您好!歡迎訪問鄭州華之強重工科技有限公司!

免費咨詢熱線
186-0384-7333在有機肥、復混肥等顆粒狀肥料生產過程中,圓盤造粒機憑借結構簡單、造粒均勻、運行穩定等優勢,成為核心造粒設備之一。而物料濕度作為影響造粒效果的“關鍵變量”,直接決定了顆粒成型率、強度及后續烘干成本。若濕度控制不當,輕則出現顆粒松散、返料過多的問題,重則導致物料黏連圓盤、造粒無法正常進行。本文將從物料濕度對圓盤造粒的核心影響出發,分場景給出工藝參數調整方案,助力企業精準把控生產,提升造粒效率與產品質量。
圓盤造粒的本質是通過圓盤的旋轉帶動物料做圓周運動,在重力、離心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,物料顆粒逐漸黏結、長大形成均勻顆粒。而物料濕度直接決定了物料的黏結性、流動性及團聚能力,是參數調整的核心依據。
當物料濕度過低時,顆粒間黏結力不足,難以形成穩定團聚體,造粒成型率低于60%,返料量激增,不僅增加能耗,還會導致產品顆粒大小不均;當物料濕度過高時,物料易黏附在圓盤內壁,形成“結團”現象,顆粒易粘連成大塊,后續篩分難度加大,同時會增加烘干工序的能耗,導致生產周期延長;只有當物料濕度處于“最佳區間”時,造粒成型率可達到85%以上,顆粒圓整度高、強度達標,后續工序成本最低。
不同物料的最佳濕度區間存在差異:有機肥(以畜禽糞便、秸稈為原料)最佳濕度為45%-55%;復混肥(以氮磷鉀原料為主)最佳濕度為30%-40%;生物有機肥因含有活性菌,濕度需控制在40%-50%。實際生產中,需先通過快速水分測定儀精準檢測物料濕度,再針對性調整工藝參數。

低濕度物料的核心問題是“黏結力不足”,調整思路為通過增加物料黏結性、優化圓盤運行狀態,促進顆粒團聚。具體參數調整如下:
圓盤轉速直接影響物料的離心力和翻動頻率。低濕度物料流動性強但黏結弱,需降低轉速以延長物料在圓盤內的停留時間,讓顆粒有充足時間黏結長大。通常將轉速調整為額定轉速的70%-80%:若設備額定轉速為10-15r/min,可降至7-12r/min。需注意,轉速過低會導致物料翻動不足,出現局部堆積,可通過觀察圓盤內物料“沸騰狀態”判斷——以物料能均勻翻動且不出現堆積為宜。
圓盤傾角決定物料的下滑速度和停留時間。低濕度物料需減小傾角,延長停留時間,一般將傾角調整為35°-40°(常規傾角為40°-45°)。調整后需觀察顆粒成型情況:若顆粒偏小,可再減小1°-2°;若出現少量堆積,可適當增大1°。
進料量需與轉速、傾角匹配,低濕度物料若進料量過大,會導致物料在圓盤內翻動不充分,成型率降低;進料量過小,易造成能源浪費。建議將進料量降至額定進料量的80%-90%,并保持進料均勻穩定,避免忽多忽少。
若通過轉速、傾角調整后成型效果仍不佳,可采用“噴漿補濕”方式提升物料黏結性。噴漿時需使用霧化噴頭,將水或腐熟液均勻噴灑在物料表面,噴漿量控制在物料總質量的3%-5%,且需邊噴漿邊觀察顆粒成型情況,避免局部濕度過高。
低濕度物料可將進料位置向圓盤內側調整5-10cm,讓物料更靠近圓盤中心,延長停留時間;同時,將刮刀與圓盤內壁的間隙調至1-2mm,及時清理黏附在圓盤內壁的少量物料,避免影響物料翻動。
高濕度物料的核心問題是“黏連性過強”,調整思路為通過增強物料翻動、縮短停留時間、減少黏連,確保顆粒成型且不結塊。具體參數調整如下:
高濕度物料需提高轉速,增強離心力和翻動強度,減少物料在圓盤內壁的黏附。將轉速提升至額定轉速的90%-100%,例如額定轉速12r/min的設備,可調整至11-12r/min。此時需觀察物料是否能快速翻動,避免因轉速過高導致物料被甩出圓盤。
增大圓盤傾角,縮短物料在圓盤內的停留時間,減少顆粒間的黏連機會。將傾角調整為45°-50°,若物料仍出現嚴重黏結,可再增大1°-2°,但傾角最大不超過55°,否則會導致顆粒無法充分長大。
提高進料量,加快物料在圓盤內的流通速度,減少停留時間。將進料量提升至額定進料量的100%-110%,但需確保進料均勻,避免因進料過多導致圓盤“悶機”。
若物料濕度過高(超過最佳區間10%以上),可采用“干料摻混”方式降濕。摻混的干料可選用造粒返料、秸稈粉、粉煤灰等,摻混量為物料總質量的10%-15%,摻混后需確保物料濕度均勻,避免局部干濕不均。
將刮刀與圓盤內壁的間隙調至2-3mm,加快刮刀轉動速度,及時清理黏附在圓盤內壁的物料,防止形成“結疤”;同時,可在圓盤上方安裝軸流風機,加強通風,加速物料表面水分蒸發,減少黏連。
當物料濕度處于最佳區間時,調整核心為“穩定運行參數,提升造粒效率與質量”,此時參數無需大幅調整,以優化細節為主:
轉速與傾角:采用設備額定轉速的85%-90%,傾角設定為40°-45°,保持物料在圓盤內呈“均勻沸騰”狀態,顆粒成型率可穩定在85%以上。
進料量:采用額定進料量,確保進料均勻,可通過變頻調速器控制進料速度,避免波動。
顆粒粒徑控制:若需生產大粒徑顆粒(3-5mm),可適當降低轉速、減小傾角;若需小粒徑顆粒(1-3mm),可提高轉速、增大傾角。
此時需定期檢測顆粒強度(用手捏不碎、落地不粉為宜)和成型率,若出現輕微波動,可微調轉速(±0.5r/min)或傾角(±1°),無需大幅調整。
某有機肥廠以雞糞和秸稈為原料生產有機肥,設備為Φ3000mm圓盤造粒機(額定轉速12r/min,額定傾角42°,額定進料量5t/h),最佳物料濕度為45%-55%,不同濕度下的調整及效果如下:
初始參數:轉速12r/min,傾角42°,進料量5t/h,成型率僅58%,返料量大。調整方案:轉速降至9r/min,傾角降至38°,進料量降至4.5t/h,同時噴漿補濕(噴漿量0.2t/h)。調整后效果:成型率提升至86%,顆粒圓整度達標,返料量減少60%。
初始參數:轉速12r/min,傾角42°,進料量5t/h,物料黏連圓盤,顆粒結塊嚴重。調整方案:轉速提升至12r/min(額定轉速),傾角增至48°,進料量提升至5.5t/h,摻混10%秸稈粉。調整后效果:物料黏連現象消失,成型率82%,顆粒無結塊,后續烘干能耗降低20%。
調整參數:轉速10r/min,傾角42°,進料量5t/h。調整后效果:成型率90%,顆粒強度達標,生產效率穩定,單位產品能耗最低。
先測濕度再調整:每次生產前必須用水分測定儀檢測物料濕度,避免憑經驗調整,確保參數調整的精準性。
先核心后輔助:優先調整轉速和傾角這兩個核心參數,若效果不佳再調整進料量、噴漿量等輔助參數,避免無序調整。
小幅度漸進調整:轉速每次調整±0.5-1r/min,傾角每次調整±1°,進料量每次調整±0.2-0.5t/h,避免大幅調整導致生產波動。
實時觀察動態調整:調整過程中需持續觀察顆粒成型率、圓整度、黏連情況,根據實際效果微調參數,確保生產穩定。
結合物料特性調整:不同物料的黏結性、比重不同,例如雞糞比牛糞黏結性強,調整時需結合物料特性靈活優化,不可生搬硬套。
圓盤造粒機的參數調整并非“一成不變”,而是需以物料濕度為核心,結合生產需求靈活優化。低濕度物料重“保黏結”,通過降轉速、減傾角、補噴漿提升成型率;高濕度物料重“降黏連”,通過提轉速、增傾角、摻干料確保穩定生產;最佳濕度物料重“穩效率”,通過優化細節提升產品質量。掌握以上調整攻略,企業可精準把控造粒過程,降低能耗與返料率,提升生產效益。若需針對特定物料制定個性化調整方案,可結合實際生產場景進一步優化參數。
Copyright ? 2012-2021 鄭州華之強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豫ICP備19034113號-4 XML地圖 平臺電子營業執照信息公示